以随线监控为主
在半导体的生产线中,到最后将能够出货的产品入库前的制程中,事实上存在各种确认动作。
在前述的章节中已经提过,对于完成前段制程的矽晶圆,就晶片进行良品与否判断的“晶圆检验制程”,以及收纳包装后的半导体,进行判定的“筛选、检验制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确认。
在前段制程中,会对电晶体等元件或布线的立体构造相关的各部份尺寸及形状,或是互相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的确认动作。亦有针对元件的电阻值及电容值、电晶体特性等导电性进行的确认动作。此外,还有根据上述确认结果,针对导电型不纯物质的浓度分布,及各种薄膜的膜质(导电率、微小漏电、绝缘耐压等)等物性数值进行的详细确认。当然,也有针对微粒子、损伤、脏污等确认。
在实际的量产批次上,上述这些确认项目将以批次为单位、或依晶圆为单位,储存在电脑里面。此种随着产品批次进行的确认,及其数据之收集,称为“随线监控”,将该批次的制造履历记录并保存下来,作为该半导体的性能、良率、可靠性的背景参考数据。
接着,在半导体收纳到包装之后,也有针对外型、外观、损伤、翻污、引脚的尺寸及形状、焊锡状态、异物附着的有无、盖印状态等确认。针对这些包装的各种确认,可分为以自动外观检查装置等机器来进行的确认,以及利用作业员等人员目视或显微镜来进行确认。
其中,利用机器进行的确认中,针对图案的形状及尺寸进行测量,并与设计值比较,或针对一个晶圆内的分布状况进行测量及标示。另一方面,借由作业员人工进行的确认,则以限度样本的主观确认为主。
上述这些随线监控之外,也会视需要,针对晶圆或对照组的晶圆进行抽检确认(SEM、TEM等)。
在半导体工厂制作的产品,需使用在汽车、医疗器材等,因此必须要以确认、确认再确认的态度,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