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闳半导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QiHong Semicon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USB发展简史:从“通用”走向通用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 作者:龚佳佳 | 发布时间: 2022-09-09 | 131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得不承认,英特尔作为计算机领域中的老大哥,与如今的很多技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初有开发通用即插即用通信系统想法的Ajay Bhatt就是英特尔的工程师,作为Bhatt USB想法的首个资助方,英特尔拥有USB技术的全部专利。1990 年代初,Ajay Bhatt与来自康柏、DEC、IBM、微软、NEC和加拿大北电网络的工程师结成了USB开发团队。


其实在USB出现以前,市面上已经有了部分可用的接口技术,比如苹果的IEEE 1394(Firewire火线标准),虽然传输速度快,但却不够通用,应用范围有限,而且1394接口一直没有原生支持,只能靠第三方芯片提供接口,额外增加了使用成本。


USB开发团队在探索了Firewire火线标准、音频接口等技术之后,发现当时现有的技术没有一个可以满足团队的全部要求,尤其是无法满足工程师们希望的价格低廉、能够为外设供电并提供大量带宽等要求。经过不断尝试,开发团队终于在1995年发布了首个USB设计,项目经理Jim Pappas表示,USB 1.0的速度为每秒12兆比特,“比通常个人计算机背板上的任何连接方式都快”。


紧接着,1996年1月,USB-IF组织公布了USB 1.0规范,但由于USB 1.0每秒12兆比特的速度,对于计算机鼠标、操纵杆、键盘和其他带有非屏蔽电缆的附件而言太快了,因此USB 1.0规范有了1.5Mbps和12Mbps两个速度。


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接口,USB在诞生之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受人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支持USB接口的设备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延时和供电问题,使得USB 1.0接口不支持使用延长线,因此与传统的传输接口对比,USB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直到1998年,USB 1.1规范的发布,改进了此前USB HUB方面的问题,最多能支持127个外部设备,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磁环线,USB的长线使用变得可行。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来自Win98、苹果iMac G3、以及英特尔主板芯片组等设备、硬件方面不断加强的支持,USB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发展期:方兴未艾的草莽时代


来自终端的支持是推动USB发展的强大引擎,尤其是iMac的普及加快了USB进入市场的步伐,再加上USB-IF组织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搭载USB接口。进入21世纪后,USB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命名也进行了多次修改,虽然一度令人摸不着头脑,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在这个野蛮发展阶段,搭载USB接口的设备逐渐呈现出井喷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