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搜索
名称
描述
内容
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介绍
Isolation Valve Repair
Gate Valve / Pendulum Valve Repair
Throttle Valve Repair
Slit Valve Repair
Power Supply Repair
Lam Pcb Repair
Amat Pcb Repair
Lam Other Parts Repair
Amat Other Parts Repair
特殊金属(W、Moly)
其他金属制品
陶瓷制品(Ceramic Al2O3)
石英制品(Quartz)
石墨制品(graphite)
Gauge / MFC
其他(others)
行业动态
交流学习
备品库
Amat Parts For Sale
Lam Parts For Sale
Tel Parts For Sale
Others For Sale
国产化
线上贩售
首页
启闳半导体
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QiHong
S
emicon
T
ECHNOLOGY (
J
IANG
S
U)
CO.,LTD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行业动态
>>
从豆浆店走出的台湾半导体
从豆浆店走出的台湾半导体
来源:
|
作者:
pro9abf433e
|
发布时间:
2020-01-26
|
857
次浏览
|
分享到:
1976年4月,经过招募培训的19人团队,怀着兴奋、紧张,以及期待的心情,出发前往美国。当年那群30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不负所望地将集成电路技术成功带回台湾,如今,他们皆成为台湾电子科技业中重量级人物,各自拥有一片天,持续为台湾经济打拼。
1976年,工研院派员赴美国RCA训练。
与RCA公关主任合影,左起曹兴诚、倪其良、曾繁城、戴宝通、刘英达、陈碧湾、史钦泰。
现任台积电副董事长的曾繁城,为当初第一批赴美的19人团队之一,他回忆道,「当时我们很都年轻,怀抱着无比的热情,想要把台湾的集成电路技术做起来。」史钦泰亦相当肯定RCA技转计划的成果,他表示,「RCA技转计划为台湾建立自行研发技术的信心。」有别于过往台湾产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RCA计划的成功,让社会及民众发现,台湾有能力自行研发技术,进而坚定转往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
从电子表IC起步
为了掌握时效,验证来自RCA转移的技术并实现岛内设计、制造集成电路,在那些先锋赶赴美国学习的同时,留守台湾工研院的副院长胡定华齐头并进,主持了台湾第一座集成电路三英寸示范工厂的兴建,其时是1976年7月。
一年多之后,示范工厂落成,那些去RCA接受训练的台湾年轻人也返回宝岛,在这个示范工厂上利用他们在RCA学习的技术试生产电子表的IC。据当事人回应,这班年轻人在示范工厂上做的第一批产品就成功了,这就带给他们无限的鼓舞。但好的开头,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好的结果,在大家备受煎熬之际,一个在香港做电子表的台胞给了他们10万颗芯片的订单,这就重新提振了他们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台胞是当时赴美培训的史钦泰的同学。
从这笔生意开始,示范性工厂的生意开始一帆风顺,他们的生产良率在短短六个月之后就超越了RCA,这也帮助他们成为了电子表IC的最主要供应商。这也为他们后来推出遥控IC、电机机IC打下了了基础。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因为示范性工厂的良率超过RCA,这让RCA对这个示范性工厂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甚至向当地政府提议买下这个工厂,这个念头差点断送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不过在当时的台湾经济部邀请工研院相关人士去听取方案之后,工研院方面坚持要拥有自己的产线,并以其带动电子产业升级的理念,这就保住了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火种。
以电子表IC为开端,台湾电子产业也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台湾工研院当时的另一个设定,也是台湾半导体产业遍地开花的保证。
根据当时他们的规定,工研院主要扮演的是一个科研的角色,如果他们推进的项目可行,就将技术转移民间发展。但胡定华也指出,如果直接把现有的技术交给民间企业,很有可能会失败,为此他们推动民营企业走在技术的最前面,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技术转移。
<
1
2
3
4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疫情对中国半导体的影......
下一篇:
关键时期,武汉芯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