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闳半导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QiHong Semicon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可重构计算芯片
来源:整理综合自《集成电路产业全书》 | 作者:Belle | 发布时间: 2022-08-19 | 4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可重构计算芯片(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Chip)是基于可重构计算架构设计的芯片。可重构计算是一种时空二维编程的并行计算模式。与之相对,传统的通用处理器是时域编程的计算模式,FPGA是空域编程的计算模式。可重构计算芯片是集成电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具有广泛适用性。


所谓可重构计算是指在配置信息的控制下,利用系统中的可编程计算资源,根据应用的需要构造出最适配的计算架构,达到或接近专用集成电路的高性能。可重构计算的本质是通过多次重新配置可编程计算资源的功能和互连,使系统兼具高性能、低功耗、易维护、低成本等多种优良特性。


可重构计算芯片硬件架构由可重构数据通路(Reconfigurable Datapath,RCD)和可重构控制器(Reconfigurable Controller,RCC)两部分组成,如图5-101所示。其中可重构数据通路负责数据流的并行处理,可重构控制器负责配置信息管理和任务映射调度。在可重构数据通路负责数据流的并行处理,可重构控制器负责配置信息管理和任务映射调度。在可重构计算系统中,数据通路可通过调用或修改配置信息被动态重配,这样既保留了用定制电路(硬件方法)实现计算的性能,又具有用处理器方法(软件方法)实现计算的灵活性。


可重构计算芯片的配置策略可分为静态重构和动态重构。静态重构只能在可重构计算芯片的数据通路进行计算之前对其进行功能重构。静态重构只能在可重构计算芯片的数据通路进行计算之前对其进行对过大而无法对数据通路进行功能重构。最典型的具有静态重构特征的可重构计算芯片是FPGA。FPGA的常见工作方式是系统上电时从片外存储器中加载配置信息进行功能重构。FPGA配置信息的规模一般很大,重构过程通常会持续几十至几百毫秒甚至多大几秒的时间。等功能重构完成之后,FPGA才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FPGA的功能无法再被重构。如需重构,一定要首先中断FPGA当前正在进行的计算任务。因为是单比特编程器件(细粒度可重构计算芯片),所以FPGA的灵活性非常高,在不考虑容量的前提下几乎可以实现任何形式的数字逻辑。这也是FPGA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细粒度给FPGA带来了海量的配置信息,重构的时间代价和功耗代价就变得非常大。而典型的动态可重构芯片的重构时间一般在几纳秒到几十纳秒的范围。


由于功能重构的时间代价相对较小,可重构计算芯片的数据通路在计算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功能重构的特性被称为动态重构。最典型的具有动态重构特性的可重构计算芯片是粗粒度可重构阵列(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CGRA)。CGRA的常见工作方式是:在CGRA完成某个既定的计算任务之后,迅速对其加载新的配置比特流进行功能重构。重构过程通常仅会持续几个到几百个时钟周期。等功能重构完成之后,CGRA再继续执行该新配置的计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