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闳半导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QiHong Semicon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美中摩擦或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
来源:波士顿咨询 | 作者:pro9abf433e | 发布时间: 2020-03-17 | 16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两个主要原因解释了美中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如果有国内供应商可用的半导体组件,我们预计中国设备制造商将以替换美国供应商为目标,并在需要时选择保留非美国供应商作为第二供应商。此外,面对美国的出口限制(甚至存在美国可能对我们的方案1中的实体名单以外的公司施加此类限制的风险),中国的设备制造商还将尝试用其他亚洲或欧洲供应商取代美国半导体供应商, 即使这种替代并不能帮助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
除财务影响外,我们的分析还显示出将美国半导体公司拒之于中国市场之外的风险可能会触发该行业的重大结构变化,并对美国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产生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如果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全球份额下滑到大约30%,美国将把其长期的全球半导体领导地位移交给韩国或中国。从根本上说,美国可能有很大程度地不得不依赖外国供应商来满足其自身对半导体的国内需求的风险。预计每年的研发投入将减少30%到60%,美国工业可能不再能够提供满足美国国防和国家安全系统未来需求所必需的技术进步。
美国半导体产业的下行风险可能不会就此止步。一旦美国行业失去全球领导地位(如情况2所述,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则极不可能重新获得它。如果我们的中长期方案2得以实现,并且中国成为全球领导者,那么美国半导体产业将可能面临超出我们预测的18个百分点的额外份额侵蚀。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中国竞争对手将不会局限于自己在国内市场上的统治。在其他几个技术领域,中国公司利用其在国内市场中建立的规模优势,以低价抢占了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使行业的利润率降低了50%至90%。
如果这种模式保持下去,中国的半导体公司也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积极竞争者,进一步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国务院2014年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目标:最终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成为半导体行业各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对中国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与中国国内市场在其他技术领域所占比重的推断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的份额可能达到35%至55%。随着中国半导体企业加速海外扩张,行业利润率可能会大幅压缩。其结果是,美国半导体公司将无法再维持目前的高研发强度。当前的创新良性循环可能会逆转,变成恶性循环,美国企业陷入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
电信网络设备行业的经验说明了这些动态。由于重大的国家安全担忧,该行业目前处于美中摩擦的中心。2000年,三家北美公司(朗讯、北电和摩托罗拉)成为全球领军企业,总收入约为1000亿美元。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科技低迷时期,需求枯竭,网络设备公司的收入大幅下降。到2005年,这三家公司的总收入下降了45%。结果,他们被迫重组业务,削减成本,包括研发。尽管他们保持着与危机前相同的12%的收入投入,他们的年度研发支出总额从120亿美元下降到67亿美元,在短短五年内减少了45%。